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工在线 > 新闻动态

【聚德力】 践·青春|传承红色记忆 追寻红色足迹【下】

来源 : 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管理办公室)、哈尔科夫学院     作者 : 郁吉玲     时间 : 2022-08-17

五四宪晖,指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位于北山街84号。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通过参观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对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意识、推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具有重要意义。“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努力为普及宪法知识、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推动宪法实施作出贡献。


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信念如磐,一脉相承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西溪洪园入口附近的五九桥,是西溪湿地五常人民为牢记毛泽东主席批示精神而修建的,象征党员干部不忘初心,联系实际,深入群众,为群众谋福利。

“却故来所径,苍苍横翠微。“一百年来风雨兼程,在中华民族最艰难的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让人民看到了希望。无数仁人志士奋勇杀敌,消灭了军阀、打倒了日寇、赶走了国民党、完成了解放,并且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奔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道路上。党以”雄狮初醒,威震八方“的豪迈气势,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青春朝气,以“河出伏流,一泄汪洋”的磅石薄力量,带领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的恢宏史诗。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目光所致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

三面云山一面城,舀两勺虎跑水,品一壶龙井茶汤,茶香满溢。

五云山下,十里梅坞,白墙、灰瓦、朱门,还有不远处的茶山,位于梅家坞211 号的周恩来总理纪念室就浸润在此。从1957年起,周恩来总理将梅家坞村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之一,先后5次来到梅家坞调研和陪同外宾来访,大厅复原了周总理到梅家坞与村干部座谈的场景,纪念室展出了珍贵历史照片,如新中国第一代电炒茶锅文物、周总理视察过的村小学教室,红色印记见证了“十里梅坞蕴茶香“,这六百多岁古村,在新时代迈向共同富裕的伟大历程,是周恩来总理五次到访梅家坞村的缩影,是总理关怀群众深入基层的鲜活体现,更是老一辈革命领袖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情怀体现。

 一个以茶文化为主题的休闲村落,融青山绵绵、溪涧潺潺、茶园蓬勃为一体,不断书写着新的历史。

杭州西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坐落于秀丽的西子湖畔,西湖博物馆展厅涵括了序厅、西湖概况、西湖历代浚治与景观的形成、西湖题名景观、西湖文化、精神家园等六大篇章。走进西湖博物馆,不仅能看到西湖独创的山水景观组合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更能用全新的视角去体会景观背后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与世人分享西湖唤起的审美共鸣。

据可靠记载,自唐至清,对西湖之浚治不曾中辍,重要者不下数十次。正因如此,如今西湖的大体格局仍沿袭了唐宋以来的旧貌,显示出西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天人合一的关系,是全面反映西湖历史文化的窗口,同时也展现了建国以来对历次对西湖的疏浚和保护工程,是新时代共产党人保护西湖、建设西湖的集中展现。

生态绿”是西湖西溪的靓妆,“精神红”是西湖西溪的底色。西湖西溪是杭州的历史文化之窗,也是杭州城市价值的核心体现,湖光山色中不止有诗词歌赋,同样也有峥嵘岁月的红色印记。

 千里蒹葭十里洲,连宋高宗都称赞道“西溪且留下“的西溪湿地是杭州的”绿肾“,是一座城市里的绿岛,而1600米的绿堤,则是一座水上之桥,穿过了西溪核心保护区,连接起了一年四季的美景,集中反映了西溪湿地综保工程实施以来的保护成果,同时免票开放的绿堤也是杭州市委市政府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的重要成果,成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未来之路。

“西湖西溪红十景”横跨1921年至今,梳理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四个阶段光辉历程的代表性景点。它们散落在西湖西溪的青山绿水之间,经过岁月的沉淀,成为了城市之中非常珍贵的红色资源,闪耀着璀璨的光辉。走进这一湖一溪的锦绣深处,回望历史,目之所及、脚踏之处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见证着杭城的古往今来。

640 (8)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1851  院长信箱:hekfyzxx@hznu.edu.cn  书记信箱:hekfsjxx@hznu.edu.cn

版权所有 © 2021 杭州师范大学哈尔科夫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