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团队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两岸同胞同根同源、血脉相连的理念,以及推动两岸统一的坚定立场,在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下,深入挖掘富阳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技艺)以期为促进两岸文化认同和交流合作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目的
研究两岸文化与非遗文化的传承现状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作用;
探讨富阳区非遗文化(尤其是竹编技艺)与红色文化的结合路径,分析其在促进两岸文化认同中的重要性;
通过竹编艺术作品《富春山居图》探索其如何成为两岸统一思想的文化载体。
实践内容
1.对富阳区红色文化资源和非遗传承人的实地调研。
2.分析富阳区非遗文化(尤其是竹编技艺)与红色文化的结合路径。
3.研究《富春山居图》竹编作品在两岸统一思想中的象征意义。
4.制作一部名为《竹编连心桥——两岸统一的期盼》的微视频。
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在系统研究红色两岸文化与非遗作品的融合后,提出文化融合对于加强两岸文化认同的重要作用,为民族团结与文化传承提供理论支持。
现实意义:通过对两岸文化的案例研究,分析红色两岸文化与非遗作品的结合如何促进两岸关系的深入发展。
具体活动
在“以竹编艺术为桥,编织两岸情”社会实践中,开展了各种具体活动,如:实地调研访谈:参观富阳区的红色文化遗址和非遗项目,进行现场调研;与文化工作者、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等进行深度访谈。
微视频创作:通过讲述普通民众的故事和非遗传人的访谈,展现民间对于两岸统一的真实情感,并展示参与者学习竹编技艺的过程。
这些活动,不仅对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并且让大家实实在在地了解富阳区当地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珍贵的非遗竹编技艺,知晓先辈们走过的路、留下的宝贵财富,最重要的是让大家感受到同根同源的那份情谊,为促进两岸交流、增进彼此了解起到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
主要收获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的力量在于其能够跨越时空,连接人心。红色文化与非遗文化的结合不仅是对传统的传承,更是对现代价值的创新。
在实践中,我们见证了两岸人民对于文化认同的渴望和对于和平统一的期盼。通过竹编艺术这一桥梁,我们不仅传递了两岸统一的理想,也加深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
这次调研让我们更加坚信,文化是两岸交流中最持久、最深刻的纽带,也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1851 院长信箱:hekfyzxx@hznu.edu.cn 书记信箱:hekfsjxx@hznu.edu.cn
版权所有 © 2021 杭州师范大学哈尔科夫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