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  首页 > 学工在线 > 新闻动态

【聚德力】践•青春 |“山青水韵书乡忆,以文助农踏新征”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来源 : 国际教育学院(国际学生管理办公室)、哈尔科夫学院     作者 : 学工办     时间 : 2025-09-04

山青水韵书乡忆

以文助农踏新征

暑期社会实践

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山青水韵书乡忆,以文助农踏新征”暑期社会实践小组,踏上了意义非凡的浙江安吉之行。小组成员聚焦“两山”理念实践,专程探访安吉余村开展调研,通过实地观察余村生态整治成效,探索乡村振兴路径,在实践中进一步增强青年责任意识与社会服务能力。

01

团队信息

01团队名称

“山青水韵书乡忆,以文助农踏新征”暑期社会实践小组

02团队成员

金琳珈、刘咏诚、郑佳文、倪好、彭紫涵

03实践地点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余村

02

活动内容

团队一同到达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这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村庄,近年来,余村以其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经济,村庄内有多个精品民宿和农事体验项目。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道路,以“八八战略”为统领,从余村出发,周边村庄大道已经全线贯通,皆是乡村振兴的万千气象。

小组成员一同来到了渔村全球合伙人共创空间,通过实地了解,我们知晓了在梦想发射站,合伙人之间展开合作并交换资源,多种产业形式共同发展,原乡创业者和合伙新乡人聚在一起,互通信息共享资源、分享兴趣生活,以村为家共谋余村发展,形成以新乡人带原乡人,同时不断吸引归乡人的创业氛围,碰撞出更多火花,进而激发乡村活力。

团队采访村民,询问村民们余村发展完善情况以及对余村道路系统和污水治理的建议。感受余村的变化,了解余村大规模的生态环境整治,包括污水处理、道路三化、河道整治、垃圾分类等措施。采访村民对治水、道路的满意度,通过村民访谈,重点了解了基层党组织如何动员群众参与生态治理,小组实地查看了河道整治成效。

团队还深入了解了基层党组织在生态治理中发挥的核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们以身作则,深入群众,倾听民声,将党的关怀与温暖传递到每一位村民心中,激发了群众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

在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下,村民们纷纷主动投身到生态保护行动中来,形成了党群一心、共建美丽家园的生动局面。

随后,我们一起来到了村民口中的“数字化”水库:冷水洞。了解到冷水洞水库是安吉县“数字化”水库建设试点,为了推动水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冷水洞充分融合了北斗卫星导航高精度定位、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大坝位移、沉降、渗流压力、白蚁情况等全方位实时动态监测。深化水利工程三化中“数字化”的改革;有利于夯实水利工程管理的数据基础。

小组成员一同参观余村党建文化广场、文化礼堂、党群服务中心、“两山”理论纪念牌等场所。在“两山”理论纪念牌前开展“红色微课堂”,由团队成员结合体会,讲述“两山”理念中的红色精神内涵。让大家深入了解余村如何通过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实现从“卖石头”到“卖风景”的华丽转身。

03

活动意义

在此次暑假社会实践活动里,通过实地观察余村污水处理、河道生态修复等生态整治成效,让我们直观感受到“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帮助我们初步理解“生态保护如何与产业发展结合”的可能性。

对于团队成员来说,这次实践活动是一次宝贵的学习和成长机会。通过实地调研、采访村民、参观学习,成员们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理解了“两山”理念的深刻内涵。在与村民的交流和互动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社会服务能力。同时,也促使青年学子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融入绿色发展实践中,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指明了方向,激励青年一代积极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04

团队感悟

走进安吉县余村景区,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震撼:青山环抱,绿水潺潺,民居错落有致,仿若世外桃源。可谁能想到,这里曾是生态重灾区。上世纪,余村凭借丰富的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石头经济”,虽一时富足,却让环境千疮百孔,天空灰暗、河水浑浊。直到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提出,让余村找到了方向。余村的巨变,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也让我深刻认识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非对立,只有守护好绿水青山,才能收获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

—高分子242班 刘咏诚

穿行于安吉余村的竹海茶山间,看着潺潺的溪水,白墙黛瓦的房屋,很难想象这里曾因矿山开采而满目疮痍。在走访中,我注意到村民们眼神中流露出的笃定与从容。他们谈起生态农业、乡村旅游时的专业与自信,让我看到可持续发展理念如何从顶层设计落地为百姓的日常生活。余村的蜕变启示我们,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当思考如何将专业知识融入这场绿色发展实践中,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创造美好生活。

—高分子242班 郑佳文

今天随社会实践小组走进安吉余村,我真正触摸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理念的实践脉络。在参观路上,我看到了村民用竹编工艺做出的文创产品热销,听见民宿老板说旺季要提前一个月订房,让我更意识到:余村的蜕变不仅是一个村庄的选择,更是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学过太多生态保护的理论,而余村的实践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长远发展的必答题,未来我们更该用知识为生态与经济的平衡寻找更多可能。

—高分子242班 金琳珈

这次暑假,我们一同踏入浙江湖州安吉余村。在余村的探访间,生态之美与振兴活力扑面而来。与村民交流,能切实触摸到发展的温度。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治水修路的成果,化作村民的认可。在党建文化广场、“两山”理论纪念牌前,我们讲述红色精神,明白这理念背后,是生态与发展共生的智慧,更是青年该传承的责任。此次调研,让我看见“两山”理念如何扎根乡土,化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身为青年,我们该汲取这份实践力量,把生态责任、社会担当融入成长。

—高分子242班 彭紫涵

此次参加了湖州余村的实践活动,我行走在整洁的村间小道上,感受到了村民脸上洋溢的自信与安宁,这里不仅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更是生态转型的生动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绿色发展不是口号,而是关乎百姓福祉的长远选择。余村的变化印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能,同时也激励我们投身于生态文明建设,让“绿水青山”常驻人间。

—高分子242班 倪好

sjhd.webp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塘路2318号  邮编:311121  联系电话:0571-28861851  院长信箱:hekfyzxx@hznu.edu.cn  书记信箱:hekfsjxx@hznu.edu.cn

版权所有 © 2021 杭州师范大学哈尔科夫学院  公安备案号:33011002011919  浙ICP备11056902号-1  技术支持:亿校云